發布時間:2021-07-12 瀏覽次數:2364次 字號:【 大 中 小 】
(通訊員 劉文斌)五黃六月,正是天氣炎熱的時候,水是農業生產的“命根子”,農業作物含有大量的水,約占它們自重的80%以上,水參與著幾乎所有的生命功能,它為植物輸送養分;制造有機物。通過蒸發水分,植物使自己保持穩定的溫度,不被太陽灼傷。植物渾身都是水,而作物一生都在消耗水。馬鈴薯也不例外,本篇以馬鈴薯為例,為大家講述馬鈴薯不同的生長階段對水分的要求。
(1)發芽期播種時如土壤墑情較好,僅憑種薯內貯備的水分便能正常發芽;如土壤干旱,種薯不但不能出苗,而且塊莖中的水分被土壤吸收,嚴重時,薯塊干癟。播種后,土壤中不需要有過多的水分,以免引起爛種、爛根,但必須有足夠的墑情,即保持土壤濕潤,幼芽根系發育健壯,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后,才能正常出苗。發芽期的土壤含水量應為田間最大持水量的50%左右,這樣土壤的通氣性良好,利于根系生長;如土壤中水分過多時,通氣不良,缺乏足夠的氧氣,則影響出苗和生根。此期不提倡灌溉,以免降低地溫,影響根系發育和出苗。
(2)幼苗期幼苗期適宜的土壤濕度約為田間最大持水量的60%左右,保持土壤中有足夠的空氣,有利于根系發育、向土壤深層伸展,以及植株茁壯生長和塊莖的提早發生。此期土壤水分如低于田間最大持水量的40%,則會產生水分脅迫現象,莖葉生長不良。必要時,根據土壤墑情,可少量灌溉,并及時中耕,疏松土壤,增加土壤透氣性,減少水分蒸發。
(3)發棵期(團棵期)此時進入莖葉快速生 長時期,前期 土壤水分應保持在田間最大持水量的70% ~80%,可提高植株對氦、磷、鉀的吸收率,促進莖葉生長,形成強大的綠色體,為結薯提供物質基礎。如果土壤中水分不足,葉片不能充分展開,群體葉面積最適指數達不到3.5,則凈光合生產率低,將不同程度地影響結薯數和塊莖產量。發棵期后一階段, 在根、莖、葉生長的同時,地下部匍匐莖頂端開始膨大、結薯,為使生長重點轉移到以塊莖生長為主,應將田間最大持水量降低為60%,適當控制莖葉旺長,起到控秧促薯的作用,使植株順利進入結薯期。
(4)結薯期開花后,新生塊莖的細胞體積迅速膨大,光合產物不斷向新生塊莖中積累,馬鈴薯80%以上的產量是在這個時期形成的。結薯期是馬鈴薯對土壤水分虧欠最敏感的時期,特別是結薯前期土壤中缺水,會造成大幅度減產;干旱后再度降雨或灌溉時,易產生二次生長,造成塊莖畸形。結薯期土壤干旱 時,應及時灌溉,使土壤水分保持在田間最大持水量的70% ~80%。后期逐漸降低土壤含水量,達到50%~60%,促使新生塊莖周皮木栓化,以便收獲。收獲時,應保持土壤濕潤,如土壤過分干燥,易損傷塊莖。
地點:烏蘭察布市集寧區李長慶民豐種業標準示范園區
電話:0474-8986838
網址:www.gxbc888.cn
內蒙古民豐種業有限公司 內蒙古民豐種業有限公司 內蒙古民豐種業有限公司 內蒙古民豐種業有限公司 內蒙古民豐種業有限公司